佛冈水头:创建全省一流中医药特色卫生院,打造“带不走的医疗队”
时间:2024-11-05 05:39:37 出处:休闲阅读(143)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路线图”,文件指出“加强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服务能力建设”。特色
乡镇医疗一头连着农村的卫生发展,一头连着群众的造带幸福生活,在乡村振兴,不走尤其防止因病返贫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佛冈水头镇“凝聚外力,创建增强内力”,全省最大程度激发了乡镇医疗发展的流中疗队内生动力。
回望2021-2023,医药院打广东启动驻镇帮镇扶村工作机制,特色由广东省纪委监委牵头、广州中医药大学和国家开发银行广东省分行作为成员单位的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下称“工作队”)进驻清远市佛冈县水头镇以来,通过医疗对口帮扶,从硬件到软件水平持续提升,全民健康的保障基础得以持续夯实。
新建卫生院、引专家坐诊、发展康养产业……实践证明,医疗卫生对口帮扶工作是扩容优质医疗资源、扩大优质医疗服务供给面、提高服务公平性和可及性、持续改善服务质量和提高效率的法宝。
与社会同舟,与群众共济。这既是水头镇卫生体系自身的一次重要升级,也反映出基层医疗卫生体系改革与发展方面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水头镇医养中心
强基础、高水平、硬专业
创建全省一流特色卫生院
“这才两年!没想到镇卫生院能看省城大医院看的九游病。”“新建的卫生院不仅环境好而且还结合中医特色治疗。”在水头镇卫生院新院,每日来看病的不仅有本镇村的群众,还有来自佛冈县、英德市、清远市乃至深圳、香港慕名而来的医疗患者,无不赞叹这栋建在乡镇里的“高水平医院”。
在水头镇卫生院,每日慕名而来的患者有序排队就诊。
提起乡镇卫生院,“老破小”的印象根深蒂固,医疗设备、就医环境、医疗资源及医疗水平都较为落后,水头镇卫生院旧院便是如此。“以前基层的医疗条件很薄弱,水头卫生院的规模、服务能力、技术水平远远未达到群众的要求。”工作队队员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副主任医师、驻西田村第一书记吴泽文介绍说。
旧卫生院负责疫苗接种、老年人体检等公共卫生服务为主,临床医疗服务萎缩,群众的就医需求无法满足,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服务功能逐步弱化,导致卫生院门诊病人逐步下降。“以前旧卫生室检验、检查的科室如抽血化验检查的项目开展不多,医学人才储备严重不足,心电图、B超这些常规的检查没有专业的医生。”水头镇卫生院的临床医生回忆道,据统计,2022年全年卫生院急诊、门诊量全部加起来才20357人次。
作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枢纽,乡镇卫生院充当基层群众健康“守门人”的重要角色。破解镇域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与村民需求不匹配的根本,首先要改善基础设施环境,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自2022年8月,在工作队的支持下,水头镇卫生院异地新建项目正式动工建设,历时11个月完成建设搬迁,于2023年8月正式投入使用,从硬件、软件两方面着力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推进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推动县域医共体、广佛(佛冈)产业园公共医疗配套,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安全、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打造全省一流、具有中医药特色的乡镇卫生院,建成面向大湾区的高标准医养结合基地。
水头镇卫生院异地新建项目正式动工建设,历时11个月完成建设搬迁,于2023年8月正式投入使用。
一年来,水头镇卫生院新院区建成了一栋六层综合业务大楼,急诊、门诊部、住院部一应俱全。广州中医药大学派出附属医院的专家为医院的布局设计及中医药特色文化打造出谋划策,不仅提升了卫生院的医疗水平,还扩充了医养结合业务。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全面推进分级诊疗体系建设,进一步适应乡村特点、优质高效的中医药卫生体系,让农村群众获得优质医疗资源。
“如今卫生院新添置了螺旋CT、数字化X光机、彩超机等大型医疗设备,极大地改善了水头镇老百姓的就医环境,同时,卫生院帮扶专家可以外出就诊,切实解决了看病难的问题,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这种优质的医疗服务,还通过帮扶专家的传帮带作用,切实提高当地医生和村医的诊疗水平。同时通过建设中医馆、中医药展览馆、推广中医适宜技术、中医中药治疗等手段,更好地发挥中医药特色,传承祖国的中医药文化。”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副主任中医师、水头镇卫生院的执行院长林永杰表示。
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
打造一支“带不走的专业医疗队”
水头镇整合优质医疗资源的驱动力,是由7名中医药专家组成的一支“扎根基层”的优秀人才队伍,“组团式”医疗帮扶成为水头镇卫生院突破基础薄弱、医疗水平单一藩篱的重要举措。
7人中医药专家技术团队,全方位、深层次地帮扶水头镇卫生院,致力于打造“全省一流的、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基层卫生院。
伴随着新院落成,广州中医药大学根据卫生院科室设置及业务发展需要,以第一附属医院副主任中医师林永杰为执行院长,第三附属医院副主任医师吴泽文为院长助理(影像学)领队,以广东省中医院专家岑欢、黄斌、第三附属医院专家谢家辉、第一附属医院专家常少琼、李丹青为队员组建了7人专家技术团队,每周常驻水头镇出诊,全方位、深层次地组团帮扶水头镇卫生院。
“我们根据佛冈特别是水头基层人群的疾病特点,还有他们对健康的需求,同时结合当地康养产业的发展,组成了整个专家医疗团队。”林永杰介绍说。
水头镇卫生院自2023年8月11日正式开业以来,7名帮扶专家开展常态化门诊服务,以中医中药及中医特色传统疗法为主,让老百姓在农村就能享受到省级的医疗服务。
每日,慕名而来的患者,有序排队就诊,帮扶专家也在患者的诊疗过程中,从不同的病因病机、诊断思路、用药开方、病症观察中对当地的高发疾病以及医疗状况进行整体的摸底调研。
儿科专家黄斌为患者问诊。
“从佛冈县调查来看,儿科领域的医疗资源是相对薄弱的,为避免因小病就进省医院看病的麻烦,我们要最大程度减轻病人的就医压力,让群众在家也能看好病。”林永杰介绍说。针对基层儿科医疗资源的缺陷,儿科专家黄斌主动申请下基层,充分发挥中医儿科特长,并在冬春季流感高发期,负责大量流感儿童的诊治,用中医药防治流感。为了方便患儿就医,牺牲周末时间加班出诊。
常少琼医生正在传授中医传统“火针”疗法。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副主任中医师、水头镇卫生院的执行院长林永杰为患者问诊。
卫生院运行6月以来,在专家的摸索与诊疗中,目前已具备中医肿瘤、中医儿科、中医内科、中医治未病调理和中医针灸推拿医疗服务。针灸推拿科的主治中医师谢家辉填补了针灸、推拿、手法复位等中医治疗缺口,为当地大量颈肩劳损、慢性关节痛等疾病提供中医康复治疗;“李教授治肿瘤”,来自肿瘤科医师李丹青的口碑随着老百姓的传播,许多佛冈县甚至大湾区的患者慕名而来;治未病科常少琼医生在问诊治疗的同时对水头镇卫生院、村一体化卫生站和医养中心的医护人员进行专业医学培训,也常到莲瑶村、桂元村等面向社会群众进行健康宣教普及;超声科医生岑欢利用丰富经验,通过“一对一”传帮带的方式教授卫生院基层工作者医疗经验。专家的常驻彻底解决来了镇村看病难的问题,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更普惠的省级诊疗服务,真正实现“看得起病、看得好病”。
“水头卫生院运行这5个月以来,卫生院中医馆接待就诊群众日均门诊量达到120次,中药使用占比85%以上,中药饮片供不应求,中药饮片品种达310多种,服务群体已辐射到英德市、深圳市、香港、澳门等地,良好的服务和治疗效果受到老百姓的交口称赞。”林永杰介绍说。
专家团队在水头镇以专业讲座、专业培训以及健康宣讲等多种形式开设医养论坛。
随着广州中医药大学的医疗帮扶团队的进驻,让广大农民群众在家门口都能享受到“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不出镇”带来的好处及实惠。同时,为解决群众看病难的问题,多次组织专家开展送医送药健康义诊工作,面向群众以及基层医护人员开设专业医学讲座10场,健康讲座7场,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让水头镇及周边群众享受到省级三甲医院的医疗服务。
专家团队到水头镇各镇村开展健康义诊工作。
抓输血、强造血、引动力
创设水头“文旅+康养”特色小镇
在广州中医药大学进行技术帮扶和委托管理下,水头镇卫生院正致力于打造面向湾区的集“中西医、养老、体检”为一体的高标准医疗基地。
佛冈县的“氡”温泉和水头镇“江源水韵”示范带的生态资源禀赋,为水头镇发展医养结合养老服务这一产业提供了发展动力。水头镇充分发挥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和广州中医药大学帮扶资源优势,承接湾区康养新需求,全面打造集养老养生、医疗康复、健康管理干预、慢性治未病干预、私人护理为一体的健康管理中心,建成面向湾区的高标准医养结合示范基地。
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相结合,实现社会资源利用的最大化,用心用力打造有特色、惠民生的中医药事业让城镇群众享有城市共同的福利,并继续探索城乡产业互补式发展壮大乡村集体经济,继续为村民带来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
水头镇医养中心中医药展览。
“立足中医药特色,通过建设中医馆、中医药展览馆、推广中医适宜技术、中医中药治疗等手段,传承中医药文化,让群众懂中医,信赖中医。”林永杰表示。为进一步传承和发扬中医药文化,助力佛冈县打造“全国中医药示范县”,广州中医药大学捐赠了一批岭南中药材植物到水头镇卫生院建立“中草药院”,指导建立了“水头镇中医药文化展览馆”作为研学科普基地。
两年来,水头镇引入市场化运营主体,立足水头生态禀赋,融合周边景点形成组合线路,因地制宜推动佛冈中医医养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联合水头镇卫生院,打造了水头镇药王谷生态康养度假中心,如今,医养中心内酒店住宿、膳食餐厅、会议中心、医疗护理部、农耕研学、亲子农场、登山绿道、休闲泳池等多种项目硬件设施齐备,由广州中医药大学派出的医疗专家团队指导运营,为康养中心提供专业医疗技术保障,正打造成为全省农村卫生健康特色服务的教学基地、实践基地、示范基地。
在设备增添“硬件”和养老服务等“软件”上持续下功夫,推动医疗资源、生态资源与养老资源有机结合、服务功能有效衔接,水头镇医养中心正向着实现“医”“康”“护”“养”四位一体、建成面向湾区的高标准医养基地奋力迈进。
【记者】崔文波
【来源】南方农村报